Quantcast
Channel: 我是王秀云的BLO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6

你为什么不能学迪伦鲍勃

$
0
0

        迪伦鲍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时,我和几位文友正在一小城街边吃烤串,此前有消息说阿多尼斯获奖,我早晨刚刚举着雲秀軒茶罐遥遥祝贺。

        因为皮肤过敏,我爱吃的所有东西,集体约好报复我一样,让我都不能吃了。我悻悻地看着他们大快朵颐,祈祷氯雷他定片尽可能发挥作用,早一点恢复我的口腹之福。他们举杯之际,我扫了一眼微信,看到了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。

        空气中有桂花的幽香,使这个消息有了某种黏稠的味道。文人们为诺奖举杯,因为诺奖公布,也因为诺奖没有奖给文人。

        鲍勃迪伦是个意外,然而,哪一届诺奖不是意外?

        没有意外的诺奖也许就不是诺奖了。

        很快,网上一片骂声,觉得鲍勃迪伦获奖是对文人的轻慢。尽管鲍勃迪伦也写诗,毕竟,他广为人知还是因为歌手身份。

        再后来就是鲍勃迪伦拒绝领奖的信息席卷而来,文人们又开始品味迪伦鲍勃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轻慢。昨天下午,各大网络媒体,包括财新网、新浪微博和驻美大使馆都在说: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无法联系到鲍勃迪伦而决定放弃。

        一定有很多文人为鲍勃迪伦心潮澎湃,视他为傲视名利的英雄。

        但是,你看到鲍勃迪伦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四点回应了吗?其中一点是:学者们、教授们和文学博士们现在会论证我不是个歌手而是个诗人,但我想对他们说的是,如果我50年前真是个诗人,你们会一言不发地看着我饿死。

        可以推断,今天鲍勃迪伦对诺奖的态度,和50年前一定是有区别的,今天的他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和声名,他已经有资格和实力傲视诺贝尔文学奖,甚至更高的权贵。

​        而你呢,你不过是50年前的鲍勃迪伦,充其量是20年前,甚至30年前的,那时候的鲍勃迪伦会这样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眷顾吗?

        日前在山东文学活动中,一位女作者提了一个问题,她说:“我认为阅读应该读我自己喜欢的书。我写了很多东西,不为发表,就自己留着。”女作者妆容细腻,脸上带着爱说这种话的人常有的淡定和优雅。

        这说法熟悉吗?我们经常听到,或者在一些作家文字中看到。有着清高自诩的时尚感和些许特立独行的别致。

        古今中外许多赫赫有名的作家、学者、诗人说过类似的话,一些作家还描写过这类腔调的散文、诗歌、小说等,比如陶渊明著名的《桃花源》,某作家的《静虚村》等,你知道吗?这位作家就是村里长大的,他何必到静虚村呢,在自己老家呆着不就行了吗?

        一位我特别尊敬的老师说起一位作家时说过这样一句话:他让全世界知道他是淡泊名利的人。

如果真如那些名家们所标榜的那样,那些名家们的作品应该都在自己抽屉里,我们怎么能读到呢?

           人到中年,不诳语,是一种态度。我真诚地对那位女作者说:“人家是姿态,而你当真了。别信那些,读不喜欢读,但该读的书;做不喜欢做,但该做的事,才能真正进步。好好整理一下,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吧。”

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wxyyunxiuxuan
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6

Trending Articles